“騎馬線”上新春忙 中歐班列“不打烊”

“哐當、哐當……”伴隨著陣陣轟鳴聲,經(jīng)由黑龍江省綏芬河鐵路口岸出入境的中歐班列飛速行駛在“騎馬線”的四根鐵軌上。
這條單線四軌的套軌線路擔負著中歐班列進出口貨物運輸?shù)闹厝。為兼顧國內外鐵軌間距,方便列車運行,線路由一組寬軌套著一組標準軌構成。中外列車在行駛時都需要“騎”著另一組鐵軌,“騎馬線”因此得名。春節(jié)期間,在“騎馬線”上作業(yè)的各工種部門密切配合,全力保障中歐班列運輸暢通,助力“一帶一路”發(fā)展建設。
線路檢查高標準
軌道安全是列車穩(wěn)定運輸?shù)幕A。一大早,綏芬河維修二工隊班長鄭樹強就帶領班組工友忙碌在“騎馬線”上。只見他雙手撐著軌枕,側臉貼上冰冷的鋼軌觀察曲線圓順度,工友默契地松卸扣件、抬起鋼軌,再更換墊板和膠墊、復緊螺栓……這段墊板整修工作就完成了。一套動作看起來行云流水,實際操作的難度卻不小。
“春節(jié)前后的養(yǎng)護維修工作是最難做的!编崢鋸姼嬖V記者,因為這段時間氣溫最低、凍害最多,導致線路設備變化快、維修周期短。維修班組要提前安排整修計劃,承擔相當于普通線路兩倍的工作量,對四條軌道進行同步調整,將維修標準控制在5毫米以內,保證質量過關。
寒冷氣候給檢修人員也帶來嚴峻考驗!傲阆30度的時候,在室外一干就是六七個小時,腳下的棉鞋都被積雪浸透了。有時戴手套不方便,只能赤手上陣。”鄭樹強的眉毛上布滿了冰霜,他將雙手攏在嘴邊呵氣,臉被凍得透紅。“辛苦是一定的,但只要看到一列列中歐班列從我們維修過的鐵軌上駛過,我就挺欣慰的。”
年關將至,重載列車加量運行。為保障線路暢通,鄭樹強已經(jīng)記不清這是他和工友第幾次在“騎馬線”上過年了。提到無法與家人團聚,鄭樹強樸實地一笑,“這個崗位離不開人。軌道不行,中歐班列就進不來。”他看向列車進站的方向,圍緊了脖套,帶領班組成員步行前往下一處檢修地點。
依規(guī)行駛不懈怠
23時,出國班組司機呂亮整裝待發(fā),即將操縱機車牽引中歐班列駛出綏芬河車站。
“騎馬線”圍山而建,彎道多、坡度大、瞭望困難。在最大坡度段,列車每行進1000米就會產生21米的高度差,相當于爬上七層樓。呂亮一邊用手臂擺著角度一邊介紹,列車向境外運行時全部為長大下坡道,返回時則全部為長大上坡道。
大風和降雪天氣使列車運行環(huán)境更加惡劣,且因時差、會車等緣故,從綏芬河口岸開行的中歐班列發(fā)車時間都安排在深夜。這對司機的綜合素質要求極高。但呂亮對此很有信心:“既然組織選中了我,我就能克服這些問題!
呂亮用八個字形容自己的工作狀態(tài),即“眼觀六路,耳聽八方”。為保證運行安全,在列車運行的十幾個小時的過程中,他需要時刻緊盯儀表盤上的各種數(shù)據(jù),及時撒砂防止車輪空轉,還要多次進入機車內部進行巡檢。即使是冬季,工作間內的溫度也高達30℃,而與它相鄰的散熱器工作間內,兩個直徑達1.6米的風扇不停抽取著車外的冷空氣,一冷一熱“冰火兩重天”是對身體和意志的雙重考驗。
自2018年8月中歐班列在綏芬河鐵路口岸開行至今年1月19日,該口岸累計開行1857列,運送貨物超169192標箱。春節(jié)期間,在“騎馬線”上作業(yè)的鐵路人依舊日夜兼程,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保證國際貿易大通道穩(wěn)定暢通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